|
保定历史文化是发展经济的特殊资源
发布时间:2017-10-26
来源:河北建设网
作者:李松欣
保定历史文化是发展经济的特殊资源
接着他又说:“我赞成王昆山市长文章中‘保定名城保护与发展旅游相互促进,互相提高,相得益彰’的提法。可以达到保护与建设保定名城两全其美,取得矛盾统一的效果。我认为保定名城在点、线、片的保护格局中,在文物古迹,古建筑集中的地段,必须严格控制新建筑的高度、体量、色彩、造型,注意与原有文物古建的风貌相协调,千万不要喧宾夺主,要根据不同情况,采取不同手法,纳入保定城市总体规划。” 国家名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城市规划院总规划师王景慧说:“保定的‘名城桂冠’来之不易,当年在评审第二批名城时,河北报来了邯郸、宣化、山海关,保定是后来补送的,结果经过多次评审,河北的四个市中得到众多专家一致通过的只一个市就是保定。当然其它三个市也各有优势。但保定能更早地评为国家级名城是因为‘历史悠久、文化昌盛、名胜众多’。在四川闽中的全国名城会上,保定介绍了《保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》,举办了图片展,深受好评。十多年来,我多次来保定,每次都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。保定在保护和建设名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名城保护创建了物质基础,目前山东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省市,针对本地特点,颁布了相关的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、《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》,
罗哲文说:保定的重点名胜,如古莲花池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规定、办法,依法进行维护、修缮和管理。 笔者结合“市委市政府2005年在市区为民办10件实事”向专家们汇报将建设保定军校纪念馆,修缮莲池、总督署西路(幕府院、光园)、大慈阁方丈院和准军公所时,有的专家语重心长地谈了他们多年的想法,有的专家反复强调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。 原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,保定莲池书院院长(北京方)曹子西说:“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四十余位专家、学者包括张腾霄、史树青、郑孝燮、罗哲文、单士元、王定国、许行、王学仲、王玲等由京津云集保定,参加‘保定莲池书院暨历史文化研讨’以及后来出版莲池书院读物,举办“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书体展览”等活动,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,成为京津冀携手办好保定莲池书院的良好开端。北京方面所以出资与保定联合办院,是保定对北京有几个朝代的历史文化辅助作用。我认为莲池书院的历史贡献有三:一、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。莲池书院的建置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府、州、县学的八股式教学,而强调‘学有所成’,‘学有所用’,‘学有所就’,提倡新学,增设外语、数学、理化课,院内生和院外生的自学考试待遇相等。二、培养了大批经世济用的人才。为晚清时代培育了大批政冶、军事、法律、外交、工程、文、史、哲学诸多方面的人才,还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。如《畿辅通志》,《直隶省通志》,《清史稿》,《陶庐文集》,《兰道人面兰谱》等传世之作。三、为保定成为北京文化分中心打下良好基础,北京的智力、保定的地利这是历史早巳形成的特殊关系。清光绪年凡在京师难办的新学,就到保定来办。一时保定新学大兴,仅官立各类学堂就有33座,其中高等学堂10多座。及后来的保定军校、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班、定县平民教育等,都与莲池书院有深远的影响。这在当时,全国各地是不能相比的。” 全国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、原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郑孝燮先生说:“保定莲池、军校遗址、淮军公所、育德中学、留法勤工俭学班等都是中外驰名的景观。我曾拍过不少照片,有的我在全国名城会上反复播放过,各界反响很好,保定不愧是名城。说到莲池几年前我就建议申报‘国保’,莲池不单是北方名园,还是文化底蕴很深的书院。如今小学搬迁了,书院的复建工程开始了,这真是大快人心的喜事。在参观莲池时我曾说过,我愿为莲池修复规划:效劳’。莲池的规划应按《文保法》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,应与周围建筑和构筑环境求得有机协调的发展。当然,要求莲池书院的修复工程能做到‘原汁原味’较为理想这很难,可适当变,但万变不离其宗。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规划设计。”
罗老说:“我赞成莲池、总督署按照有机整体考虑。千万要做好这里的总体规划和园林设计。先弄清‘十二景’的原有位置和布局,完成修复规划后,应请多方高水平的专家评审。按国家的‘精品’去做,切忌了草行事,更不能像世界公园那样搞假古董,一定要精工细雕不能抢时间。有条件多搞没条件少搞,修建一景落住一景,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。” 郑老说:“听到莲池要由36亩扩为50余亩,尽量恢复其历史景观,我高兴极了。这简直是‘了不起’、‘不得了’的一件得民心的好事。在今天的保定古城中心能做这件事,其困难之大是很难想象的。”他接着说:“在历史上直隶总督署与莲池就有密切联系。今天按有机整体考虑是顺理成章的。北京在元代以后,一直是全国的第一政治、文化中心,而保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全国的第二政治、文化中心。保定的政治、文化作用就在直隶总督署、莲池这一带充分体现。而总督署门前的广场,是联结总督署和莲池的好去处,这片广场和临近已建起的商业建筑,扮演了‘新编历史剧’的角色,仍是京剧味道不是荒诞剧。比起原有的所谓‘大板楼’时期,不论周围环境,还是建筑风貌都好多了,尽管仍有些不尽人意之处,没有照壁显得空间更大也好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,不也是‘新编历史剧’了吗?当然在适当时间,选适当位置修复照壁也可以。但无论如何裕华路要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,街景要像北京长安街那样庄重而严肃,不能让杂乱的广告牌充斥街头。否则将冲淡保定名城的韵味。”
王景慧说:“建筑物强调抢救一般不鼓励复原。然而‘莲池十二景’修复则不同,有良好基础又有确切完整的资料,有条件也有能力修复,这是众望所归、无可厚非的好事。问题是能否给后人留下真正的历史景观。李瑞环同志说得很有道理‘不能给后代按钉子,添腻歪。’应大范围考虑资金平衡,不能就地平衡。有条件搞几景,就搞几景,即使目前只能搞一景,也要按合理规划设计搞,要站得住脚。”他还说:“靠近莲池的四周不宜建高楼,更不宜破墙建店拆墙露绿。 他们认为总督署西路改建与光园的保护开发,统一考虑规划设计的做法很好。如果能够把光园袒露而出,恢复这里原有小亭园大园门的原有风貌,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旅游效益。保护光园这一近代著名建筑是保定名城的光彩。 他们一致建议在大慈阁附近改建工程中,阁前不一定要搞若大的广场,应尊重原有历史的建筑环境。在适当时间修复穿行楼,像扬州的文昌阁、平遥的市阁、阆中的奎光阁那样立于古城中心,定会增加保定古城历史文化氛围。 他们还说,西大街是一条北方名街,拍了那么多影视剧,应保留其传统商业街风貌。建议学屯溪、平遥、苏州等地保护性开发老街的做法,他们有成功的经验,可以借鉴。■ 转自《河北建设网》 |
电话:0312-2190205 邮箱:bdjx001@sina.com
备案编号:冀ICP备16003633号 |